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在成都开幕!)第七届艾滋

2024-08-04 12:39:50来源:undefined作者: 147小编阅读量:

编者按:为推动国内大内科医师间临床、科研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整体内科发热性疾病及疑难感染病例的诊疗水平,推动大感染学科建设,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协办,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于2024年8月3日至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通过组织大内科各科室及检验、影像、病理、重症、药学等多学科专家进行病例讨论、互动分享及专题讲座等,为广大医生及研究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使临床医师能够真正受益。8月3日,大会正式开幕!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侯凤琴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侯凤琴教授

主席致辞王贵强教授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已步入第八个春秋,这八年间,会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彰显了其在感染病学科建设及内科基本功提升方面的重要性。发热,尤其是原因不明的发热,其诊断与治疗,构成了内科临床路径的基石。因此,强化发热待查及复杂发热病例的鉴别诊断能力,对于提升感染学科的整体实力至关重要,这其中包括对真菌等微生物感染的深入理解和精准应对。通过这一窗口,我们能够深化对各类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而提升学科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医疗实践中,发热待查的患者群体已不仅仅局限于感染性疾病,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诊断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临床挑战。此次会议在成都的成功召开,离不开杨兴祥教授和宗志勇教授两位执行主席的精心筹备与无私奉献,以及各位专家领导的鼎力支持。特别感谢侯凤琴教授在会议筹备过程中的辛勤工作。也向所有线上线下参与本次会议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不仅聚焦于发热性疾病,更将疑难重症感染纳入讨论范畴,这是从学科建设高度出发,旨在全面提升感染诊疗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每年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病例,今年更是收到了百余份精彩案例,经过严格筛选,部分病例将在大会上精彩呈现。对于未能在大会上展示的优秀病例,我们也将汇编成书,以供更多同仁学习交流。此外,希望未来能够每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样的盛会,将更多疑难发热及感染病例的诊疗经验汇聚成册,并通过会议平台向全国展示。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同仁继续贡献优秀病例,共同推动感染诊疗水平的进步,展现各医院、各学科的风采。

杨兴祥教授执行主席、四川省人民医院杨兴祥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发热性疾病的诊治确实考验着内科医生的基本功,这一领域的复杂性不容忽视。有些病例可能迅速明确病因,而有些则可能历经数周乃至数年仍悬而未决。因此,对于发热性疾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杨教授在1996年发表过一篇关于发热性疾病发展的文章,那时感染性疾病在发热病例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以上,而诊断技术的相对局限使得我们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诊断技术的显著提升以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我们在发热性疾病的诊治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即便如此,仍有约30%的病例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迅速明确病因,这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分析认为,这部分病例的复杂性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部分患者就医时病情已较为严重,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给诊断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就医,导致病情延误,增加了诊断难度。此外,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进步,我们以往可能忽视或未能准确识别的病原体逐渐浮出水面,也对我们的诊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次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汇聚全国范围内的专家智慧和经验,共同探讨发热性疾病的诊治难题,推动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加强与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同仁的莅临指导,特别是王贵强教授及其团队的传经送宝。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热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同时,也期待通过自治区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发热性疾病诊治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宗志勇教授

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宗志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发热对于感染科医生而言是一种常见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华西医院感染急救中心设有两个主要病房:一是传染病房,拥有68张床位,主要收治病毒性肝炎和HIV患者,这类疾病的发展相对较为明确;而另一个感染病房则拥有88张床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发热待查而入院。面对形形色色的发热病例,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尝试,甚至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疾病。在诊断手段上,我们经历了从传统的全身扫描、基因组测序,到如今的外显子测序等技术的飞跃。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帮助我们揭示了许多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发热疾病。然而,临床内科医生必须明确,这些检测手段仅仅是工具,而非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运用这些工具,结合临床实际,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支持,最终找到疾病的根源。宗教授表示,很高兴看到本次会议能够成功举办,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本次会议凭借其独特的特色、系统的安排以及良好的口碑脱颖而出。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围绕发热性疾病的病例展开深入的讨论,对于我们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都是极好的训练。此外,还要特别感谢王主任和侯主任将这次会议安排在成都举行。鼓励大家充分与讲者和点评专家进行深入的互动,共同探讨发热性疾病的诊治难题。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环节正式开始。3日的学术活动共分3场病例讨论会。

复杂感染挑战传统思维

宗志勇教授

袁婷

龙晓丽

王贵强教授

杨兴祥教授

首场病例讨论会上,首先由宗志勇教授主持,株洲中心医院袁婷、龙晓丽介绍了《发热头痛1周——少见的事实》病例,王贵强教授、杨兴祥教授点评。

徐静任静孔雷

黄文祥教授

黄仁刚教授

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任静、徐静、孔雷带来了《腰背部疼痛5天——罕见的邂逅》病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文祥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黄仁刚教授点评。

王贵强教授

李萌

章强强教授

赵鸿教授

王贵强教授主持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萌介绍了《中指肿胀疼痛1年——检验的巨大贡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章强强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鸿教授点评。

李用国教授

杨兴祥教授

随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用国教授带来了《关注脆弱人群,加速症状恢复-COVID-19脆弱人群治疗策略》报告,杨兴祥教授分享了《HBV低病毒血症的防治和危害》报告。

杨兴祥教授 侯凤琴教授

王贵强教授

最后,在杨兴祥教授侯凤琴教授的分别主持下,王贵强教授

先后分享了《长新冠研究进展》和《抗新冠小分子药物专家共识》的相关要点。

深度融合,难分你我 赵彩彦教授

任丹凤

王静

刘跃建教授 赵华教授

第二场病例讨论会,首先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赵彩彦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丹凤王静带来了《发热伴咳嗽、咳痰1月余——肺部感染的不速之客》病例,四川省人民医院刘跃建教授赵华教授点评。

布冰 马莎 刘跃建教授 朱静教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布冰马莎介绍了《发热1月余伴咳嗽、气促——名不符实》的病例,四川省人民医院刘跃建教授朱静教授点评。

侯凤琴教授 芦盼盼 侯林卿 杜秀芳 刘晖教授 刘焱斌教授

随后,由侯凤琴教授主持,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芦盼盼侯林卿杜秀芳报告了《乏力10月余,肝损害、间断发热5月余——极具诱惑的表象》的病例,北京佑安医院刘晖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焱斌教授点评。

龙婷 徐婧 谭淳予 王艳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龙婷徐婧带来了《间断发热1年余——诊断何以来迟?》的病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谭淳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艳教授点评。

王艳教授 侯凤琴教授

最后,在王艳教授主持下,侯凤琴教授分享了《COVID-19:放松不忘警惕》主题报告。

果断的决策,重复的必要 唐光敏教授 林连君 赵鸿教授 黄仁刚 王晓辉教授

第三场病例讨论会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光敏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林连君赵鸿教授带来了《间断乏力1年,间断发热4月余——门诊也能解决大问题》的精彩病例。四川省人民医院黄仁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晓辉教授点评。

熊艳 何秋瑜 黄仁刚教授 陈天艳教授

襄阳市中心医院熊艳何秋瑜报告了《间断发热10余天伴肝肾损害——根源所在?》的病例,黄仁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天艳教授点评。

全天的病例分享与深入讨论极为精彩,为线上线下的参会专家同道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盛宴,令人受益匪浅。我们对接下来的4日会议充满期待,相信将带来更多精彩内容。精彩瞬间来源:《感染在线Infection Online

END

感染在线InfectionOnline征稿邀请

01

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投稿方式 | 商务合作

投稿联系人:张老师 15699612502

投稿邮箱:ganranzaixian@lbmedtec.com

学术报道 | 商业合作联系人:段老师 1314984894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