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从学员到老师,把M-ROSE技术带回去|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

2024-08-04 13:17:52来源:undefined作者: 147小编阅读量:

  “这是淋巴细胞还是红细胞?”

  “没错,这是红细胞,红细胞的中间有凹陷,淋巴细胞整体是比较致密的。”

  “这是中性粒细胞还是嗜酸性粒细胞?”

  “对了,鱼眼状的双核,是嗜酸性粒细胞的特点。”

  “这是曲霉菌还是毛霉菌?”

  “这个很明显,有分隔的是曲霉,毛霉是没有分隔的。”

  ……

7月26日,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期间,为期3天的M-ROSE学习班的课程接近尾声,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王凯飞教授展开了一次随堂测验,帮助学员们牢记不同细胞和微生物的形态特点。

王凯飞教授为学员进行操作演示

  从学员到老师的转变

“开设学习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呼吸科医生能够真正掌握床旁病原学快速评价(M-ROSE)这项技术,直接开展相关工作。”王凯飞介绍,今年学习班的课程设置不仅包含操作和识别等基础内容和临床应用的案例分享,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新增了往届学员的学习体会,郑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双凤医生就是学习班培养的老师之一。

“2020年我在解放军总医院进修时第一次接触M-ROSE,当时就叹服于它强大的快速诊断能力。去年我参加了M-ROSE学习班,经过3天的系统学习,我下定决心要将这项技术带回去。”李双凤表示,回去后医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仅两个月就完成了设备购置,她也对科室的每一名医生进行了M-ROSE技术的培训。“从去年9月至今,我们完成了168例次M-ROSE,还加入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开展的一项关于M-ROSE的临床研究。虽然现在有些病例我们还无法准确判断,仍需要寻求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老师的帮助,但我们有信心开展好这项技术。”

  M-ROSE——感染精准诊断的利器

实现下呼吸道标本质量评价、鉴别肺部感染与非感染疾病、特殊病原的早期诊断、院内感染的快速诊断……当前,M-ROSE诊断技术已成为全国呼吸危重症科室感染诊断的有利武器,指导临床精准个体化治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传医生体会颇深,“我们医院呼吸科与感染科合并后,感染患者较多,因此,越早了解精准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就能够越早进行精准用药,少走弯路,实现更快、更准、更全面地精准施治。M-ROSE使快速精准诊断成为可能。”王传表示,掌握M-ROSE技术是呼吸医师的必修课,未来还将继续学习,精进技能。

  3天的培训时间里,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赵猛医生一直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课程要点,“这次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目前我们医院只开展了荧光ROSE,而且取样也不是很理想,混杂菌比较多,对临床诊断的价值不高,所以应用得并不多。这次学习班让我看到了M-ROSE广阔的应用场景,真的是开阔了视野,也对M-ROSE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赵猛表示,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开展革兰氏染色,此外还要与呼吸科医师强调取样要点,期待能够全面发挥M-ROSE的应用价值。

作为率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于2017年正式启动ROSE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M-ROSE工作。7年来,医院累计完成了M-ROSE病例操作1500余例,采集高清图片5万余张,极大缩短了疾病诊断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节约了医疗成本。目前已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细胞识别技术,对于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细胞识别召回率和准确率均较高,以及初步完成了下呼吸道细菌识别流程的初步构建。如今正继续引领M-ROSE向人工智能、快速核酸诊断、荧光特染等方向前进。

  

扫一扫查看

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

  医师网专题页面

  

扫一扫查看

直播专题页面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